近日,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支撑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货运行业的应用,正是对这一政策要求的生动实践——通过将AI技术深度嵌入货运全流程,不仅有效预防安全隐患,更能为货车司机群体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保障,推动货运物流行业从“被动应对风险”向“主动防控风险转型。
全流程覆盖 AI安全防控形成闭环
疲劳驾驶、超载超限等问题始终是司机群体的核心关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5 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44.34%的货车司机希望疲劳驾驶治理更具人性化,28.13%的司机常因发货人要求超载超限陷入货运纠纷。在此背景下,AI安全防控技术的落地,成为保障货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近些年,许多平台型企业一直在探索AI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11月4日,货拉拉公开平台AI安全防控及判责算法。内容显示,货拉拉AI安全防控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分析平台运营数据,可以智能识别是否存在“货厢载人”“危险品运输”“疲劳驾驶”“货物超限”等风险场景,进而综合不同算法的识别结果,再针对性做干预处置措施。
目前,平台的AI安全防控已覆盖用户发布需求、司机接单沟通、装货、运输、订单完成各个环节,可实时监测订单运输情况。具体来说,用户下单时,平台算法会检测用户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识别到存在高风险场景,则阻止用户下单,并做出相应安全提醒。在司机接单运输及完单过程中,平台也会通过图片、语音等算法综合分析平台运营数据,识别本次运输货物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违规载人等,并基于违规类型和风险严重程度分别采取“强制取消订单”“给司机发送弹窗或语音提醒,引导司机无责取消订单”“给司机/用户发送安全中心提醒”等不同干预动作。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AI技术在货运场景的持续突破、“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生态的日益完善,以及行业技术标准的不断统一,人工智能必将在交通运输领域释放更大价值。未来,通过更精准的风险预判、更高效的服务响应,AI将进一步为货车司机打造安全、安心的从业环境,加速推动“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智能识别 日均风险单量下降三成
“现在遇到危险品订单,平台能自动监测,取消后直接判定无责,比以前省了太多事,也更安全了。”山东货车司机张军的感慨,道出了AI技术给货车司机带来的切实改变。
今年10月,张军在河北廊坊接到一笔订单,用户在电话中仅提及“运输几箱货物”,未说明具体品类。抵达起点后,用户将货物搬进货厢,张军拍摄装货图上传平台后才发现运输的竟是烟花爆竹。几乎同时,平台AI安全防控系统向他推送弹窗提醒,提示本次运输货物疑似危险品。随后,张军与用户确认货物属性后,果断取消订单,平台AI判责系统自动分析相关数据,直接判定张军为无责取消。
“2019年刚加入货拉拉平台时,拉到危险品要拍照片、拍视频向平台报备,等人工审核完才能取消订单。”张军说,“现在运输烟花爆竹、煤气罐这类危险品,或者遇到违规载人需求,平台能自动监测,既保障了我们的安全,判责时也减少了很多麻烦,特别人性化。”
货拉拉安全运营负责人李振营介绍,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算法也会帮助看司机“累不累”,当检测到司机连续驾驶达4小时,会每小时给司机发送一次疲劳驾驶弹窗提醒,直到司机休息,以保障司机安全。数据显示,危险品运输和违规载人的日均风险单量下降了30%,日均强制取消违规订单超千单,超限识别平均准确率超80%。在司机安全教育上,近一年,平台累计推送安全课程43节,超1700万人次完成学习,同时通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为司机提供兜底保障,试点以来至今年11月已累计投入1.75亿元,保障8.9亿单。
“有保险兜底是好事,我们更希望通过AI把风险前置,让每一位师傅都能平平安安接单拉货。”李振营表示。
人机协同 判责更加高效人性化
“取消存在风险的订单后,到底要不要担责?”这是不少货车司机在遇到违规订单时的核心顾虑。张军的经历,让更多同行吃下了“定心丸”。这背后,正是货运平台依托AI技术打造的公正高效判责体系,为司机权益保驾护航。
货运平台的AI判责系统依托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算法,对订单全周期信息进行多维度深度分析,既提升了判责的准确率与效率,也优化了司机与用户的服务体验,进一步夯实了平台货运服务的信任基础。
据货拉拉运营副总监靳威介绍,在订单取消后,AI判责系统会自动获取订单基本信息、订单行驶轨迹等各类数据,并提取其中的货物状态描述、订单备注等关键信息,结合平台规则进行分析,初步判定责任归属,在这个过程当中,算法可高效、全面收集相关数据,客观公正地做出分析。
针对不同场景,AI判责系统采取差异化处理模式:对于规则清晰、场景简单的订单,如危险品运输、货厢载人等明确违规场景,AI能快速作出决策,直接判定司机为无责取消,让司机无需等待冗长的人工审核,第一时间知晓判责结果;在涉及货物损坏争议、搬运费纠纷等复杂场景中,AI并非直接定论,而是发挥辅助决策作用,通过梳理关键证据链、标注争议焦点,为人工判责提供精准参考,帮助工作人员更快厘清责任。
“平台绝不会百分百依赖AI判责,司机的申诉权始终是重要保障。”靳威强调,若司机对AI判责结果有异议,可在48小时内提交申诉,平台会立即启动人工二次复核流程,这种“AI+人工”的人机协同模式,既保证了简单场景的判责效率,也兼顾了复杂场景的判责精度。数据显示,AI判责系统应用后,司机的申诉率下降了近30%。


下载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