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25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发布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主持,汇聚了海事领域多方重要嘉宾,全面介绍了会展筹备进展、行业背景、国际合作及特色亮点,为即将于12月举办的全球海事盛会预热。
发布会现场,主讲嘉宾与特邀嘉宾依次登台发言。亚洲英富曼副总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海事会展外方组委会主席龚康康详细介绍了会展的筹展工作情况;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海事会展中方组委会主席邢文华先生结合当前市场背景,阐述了本届海事会展的相关筹备细节;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宋韬先生重点推介了挪威海事业发展现状、中挪海事交流合作成果,以及挪威作为本届会展主宾国家馆的相关安排,为国际合作篇章增添亮色;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王骞先生介绍了浦东新区对海事会展的支持保障举措,同时透露了同期浦东航运周的丰富活动规划;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女士围绕“海事业脱碳进程与中国船舶工业最新发展状况”展开分享,深入剖析行业发展趋势。在嘉宾答记者问环节,各位嘉宾针对媒体关注的会展亮点、行业挑战与机遇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据了解,202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以“创新与合作,共促海事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和 Informa Markets联合举办,将于12月2日至5日在上海举行。作为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每逢单年底在沪举办的重要展会,本届是其持续举办的第22届。历经40多年发展,该会展已成为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两大海事会展之一,2023年更是创下整体规模连续两届位居全球第一的佳绩,此次盛会备受全球海事界期待。
从行业背景来看,全球新造船市场自2021年起经历5年持续增长后,当前进入“超级周期”关键阶段。受地缘政治、脱碳路径及行业产能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新造船市场订单指标出现较大降幅,但船舶行业绿色转型加速,替代燃料船舶成为市场主角,上半年其在全球新船订单占比达55.5%。在此形势下,中国船舶工业展现出强劲韧性与竞争力,2025年1月至6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64%和57.6%,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本届会展规模再创新高,展览总面积预计达11万平方米,首次启用内广场篷房展区,吸引全球超2200家企业参展,涵盖16个国家和境外地区展团。其中,N1-N4馆为境外展区,丹麦、挪威、日本、德国等14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将组团参展,德国仍是最大境外展团,塞浦路斯为新增展团,韩国HD-现代、日本三菱重工、意大利芬坎蒂尼等国际龙头企业均确认参展;W1-W5及篷房展区为境内展区,覆盖中国24个省份,中国船舶集团、中远海运、招商工业等国内龙头企业将亮相,上海交大、哈工程等高校联合组成的高校展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同时,老展商纷纷扩大展位面积,新展商踊跃参与,新参展企业占报名企业的20%,其中不乏“单项冠军”“小巨人”等专精特新企业。
在特色活动方面,会展同期将举办以“智慧领航,绿色共生,融通创新”为主题的高级海事论坛,12月1日至4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开展,设置船舶与海工配套设备技术专场、主题报告、造船和海洋工程专场等多场活动,邀请约50位中外嘉宾演讲,聚焦绿色与智能发展。此外,会展还设有两大特色专题展区:N3馆的邮轮内装专题展区,将集中展示邮轮内装企业,设甲板区和剧院区,剧院区免费开放供举办活动;横跨N4馆与W1馆的Energytec未来能源展区,集中展示全球涉海新能源企业,N4馆交流区将举办主题报告、燃料技术等五个专题论坛及产品发布、南通市专场活动。
目前,会展预登记系统已于8月23日开放,微信小程序功能升级,将提升线下参观与服务效率。组委会正加强团体与专业观众组织,邀请国际买家团、船东、船舶管理公司、金融机构及油气、矿产等大宗货主企业参与,打造全产业链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