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电话400-8771-365
人享其行物畅流——春运里的中国活力奔涌
发布时间:2025/2/24 15:31:05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春运承载着亿万人民群众回家团圆的热切期盼。

  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总体方案》强调要以最实举措、最大能力、最优服务、最佳状态、最高效率,全力做好综合运输春运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安便捷温馨出行和交通物流安全畅通有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平安祥和过节提供坚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为期40天的春运将于2月22日正式结束。数据显示,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90.25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51362.7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839027万人次(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716949万人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22078万人次),水路客运量3115.4万人次,民航客运量9018.97万人次。

  运力跃升 解锁春运新“通”途

  在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日益充足的交通运力。

  十多年来,“7 射、11 纵、18 横”的高速公路网加速构建,将崇山峻岭、千里沃野、北国雪原、茫茫荒漠尽数纳入其中,让天南地北的“自驾大军”能够顺畅归家。开车回村,硬化路、水泥路让拜年不再困难。“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打通全国821个乡镇、7.06万个建制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16万公里的铁路织线成网,延伸到青藏高原、热带海岛,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让过去漫长的“绿皮车”之旅当日抵达。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回湖南的时候,总是下午坐上火车,第二天早上才能到家。但现在如果能抢到高铁票,从贵阳到家只需要三个小时,在车上看一两部电影就到了。”回忆过往,霍悦(化名)不由地发出感叹。

  针对水运,我国正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长江水道、西江水道、京杭运河等水上干线连接全国、通达世界,保障了春运期间的出行与货运需求。

  今年春运,海南旅游热情持续高涨,琼州海峡迎来客货运高峰。为保障过海通道安全通畅,当地创新跨海举措,提升海峡总体运能,包括实施全面预约制、开设新能源汽车“专班专船”等。春节假期期间,琼州海峡累计进出岛航班1959航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九霄之上,过去难以问津的飞机也成为受欢迎的出行方式。当前我国民用机场超过700座,民用飞机超过7400架,航线覆盖全国187座城市,春运期间预计完成9018.97人次客运量。快捷便利的飞机已然成为春节长途出行、快速抵达的最佳选择。

  汤圆(化名)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大年初一上海虹桥机场人山人海的盛况。在航站楼里,托运柜台前弯弯曲曲地站满了好几排队伍。汤圆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看到人挤人的机场,还好来得早赶上了飞机。白云机场、天府机场、宝安机场等地的网友也纷纷录下实况,互相提醒要提前赶到机场。

  在春节,年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这就离不开覆盖全国、高效有序的快递业务。从前送一个包裹需要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而如今快递营业网点遍布全国,覆盖超过95%的建制村,让年货直达乡下。

  交通是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邮政快递网和世界级港口群。综合立体交通网正加速成型,以强大的运输能力保障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绿色低碳 畅享出行新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自驾出行占主体地位。新能源汽车以其独特的环保属性和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正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自2025年春运启动,全国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日均突破650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加60%。

  为应对春运期间高速公路上车流量激增、服务区充电桩供不应求的情况,交通运输部门提前布局,加强充电服务保障,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不断完善。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路网服务区的充电桩达到了3.5万个,覆盖率高达98%,并广泛应用12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部分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等还建设了600至800千瓦的超快充电站,“充电一秒、一公里”成为现实。

  除此之外,四川、湖南、新疆等省份的服务区还增设了移动充电车、移动充电机器人等移动充电设备,实现了从“人找桩”到“桩找人”的转变,灵活便捷的充电服务极大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补能焦虑”。车主陈先生表示,“有了这种移动充电车省去了很多排队时间,而且充电速度很快,最快半个小时就能充满,可以说是有了质的飞跃。”

  充电桩的全面升级,不仅提升了新能源车主们的出行效率,更是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绿色出行方式不断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发展,也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大动能。

  科技赋能 打造“智”行新图景

  在春运这场规模宏大的人口迁徙中,科技成为赋能安全、高效、便捷出行的重要推手。交通运输部聚焦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交通运输领域注入强大动能,不断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流动的中国也因此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春运期间客流量激增带来的挑战,各地交通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借助前沿科技手段,加强春运大客流动态研判和运行监测,为畅通出行保驾护航。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通道和主要国省干线,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监测能力,实时调度易拥堵的路段和收费站。在浙江省宁波陆埠收费站,“智能潮汐机器人”灵活应对车流变化,快速实现车道切换,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在琼州海峡,无人机首次登场,对进岛车流进行态势感知,实时捕捉交通动态,为合理调配运力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出行体验,智慧出行成为如今春运的新图景。铁路12306线上购票平台进一步优化升级,每秒出票能力提升至1000张左右;购票信息预填优化试点功能更是方便旅客提前填写乘车人、车次、席别等信息,车票起售便可一键提交订单,大大提高购票成功率;此外,推出的学生和务工人员预约购票服务新功能,精准对接特殊旅客需求,呈现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全行程一体化电子客票技术的应用,更是标志铁路客票进入“无纸化”时代,极大缩短检票时间,让出行更加高效便捷。智能安检系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加持,实现了旅客“秒”速安全进站的新突破,安检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彰显了科技在优化出行体验、保障出行安全方面的强大效能。

  今年也有不少旅客坐上了“国产大飞机”C919,奔赴“团圆路”。春运期间,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公司共有16架C919提供服务。其中,国航和南航的C919飞机是首次投入春运。南航还启用了自主研发的中国民航首个飞机健康监控系统——南航天瞳系统,实时监测飞机技术状况和运行状态,提高了国产大飞机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透过春运,我们看到交通运输由“大”向“强”迈进的历史进程。

  “十四五”时期,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贯通,编织出一张张通往家乡的路线;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绿色出行蔚然成风,新能源汽车数量约占全球一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港珠澳大桥、C919大型客机、“复兴号”动车组等一批重大工程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

  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正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扫描下载APP
注册账号
验证码
手机号
密码
确认密码
登录账号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重置密码
手机号
验证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换绑手机
旧手机
验证码
新手机
验证码
绑定邮箱
邮箱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