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广州地铁首次邀请媒体走进十一号线非遗重点站之一的芳村站,实地体验进入开通倒计时的环线。此次广州地铁通过在十一号线植入非遗元素,凸显岭南文化特色,让市民乘客体验岭南生活的品质和温度,打造“湾区轨道文化长廊”示范线。
据介绍,十一号线全长44.2公里,共设 31座车站,换乘站达26座,其中16座与既有线路换乘,是名副其实的“换乘之王”,串联天河区、白云区、 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5个区,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定位和文化价值。
芳村站站厅穗金色圆环。
非遗元素与轨道交通有机融合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地铁大环线,十一号线穿越了中心5区,涵盖了岭南特色的饮食、文化、商贸、景区等。“通过走一圈,认识一座城,体验一种生活和文化,我们把‘一线一城一粤海,一环一府一岭南’作为十一号线的文化定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工程总承包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昕介绍道,“线路分别从越秀、天河、海珠、荔湾、白云5个区各选取1个站点作为非遗重点站,即广州东站、广州火车站、芳村站、琶洲站、中医药大学站。另外,新建的24座车站设计为非遗标准站。”
芳村站非遗图腾。
据悉,在设计理念上,以“11”这一数字作为轻量化文化图腾贯穿十一号线,其中,非遗重点站的文化图腾主要选取了“五羊衔五穗”的元素,而标准站则融入“衣、食、住、行、景、史、商、学”八大范畴的岭南特色。“这一图腾元素也同步植入到出入口标识橱窗中,以达到整体一致的效果。”王昕说道,“同时,为了全方位展示和传播非遗主题,还在5个非遗重点站设计了文化展示橱窗、艺术品展示墙、LED多媒体展示屏等不同的展示形式。”通过对广州的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进行整理、类目合并,最终选取了粤剧、广绣、广彩瓷、广东醒狮、广雕、传统医药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与重点站进行融合设计。
记者在现场看到,芳村站的非遗主题为“粤绣锦华”,文化图腾采用了“五羊衔五穗”和“广雕窗花”作为主要元素。“芳村站的站厅橱窗重点展示了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和具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广雕。”环视站厅,共设有两组文化展示橱窗和一组艺术品展示橱窗,出入口标识也同步植入了非遗元素,使整个车站的设计风格更统一,别具一番岭南韵味。其余四个主题分别为琶洲站“粤舞升平”、中医药大学站“粤药仁心”、广州东站“粤韵芳华”以及广州火车站“粤彩鎏金”。
芳村站站厅非遗橱窗。
两站配合火车站改造暂缓开通
相比其他在建的地铁新线,车站设备多、施工体量大是十一号线的显著特点。据统计,十一号线总装修面积超过67万平方米,需安装的各种设备达154571台(套),其中,站台门设备2560台、通风空调设备18153台(套)、自动化专业63209台(套)、综合监控3205台(套)、供电及低压设备65394台(套),是普通线路的3至4倍。
如何协调众多的设备生产供应商如期完成供货任务,成了地铁建设者们必须统筹克服的难题。为此,广州地铁联合广州地铁咨询、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梳理,制定设备生产、运输、安装、调试的“作战图”,相关工序安排甚至细化到分钟。此外,通过提前储备物料生产、缩短生产周期、严控设备质量、强化设备到货现场巡检等方式,确保全线设备如期到货。
为凸显环线这一概念,十一号线的装修方案提取了“环”作为符号特征,具备条件的车站站厅均在天花中央形成穗金色的圆环。“然而安装这个‘环’却并不简单。” 广州地铁建设公司十一号线机电工程师邓忻向记者介绍,“由于圆环形天花每一块组件曲率并不一致,因此材料的生产难度和施工精度要求极高。传统的加工工艺多适用于批量生产,而圆环及其周边的天花在弧度和长度上都是唯一的。”为此,地铁建设者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装修材料进行建模,精确计算其尺寸和弧长,再利用设备进行切割、冲孔、打磨。每一块组件都拥有唯一的编号,安装时严格按照编号进行安装,有效保障了安装的精细度。
“经过地铁建设者们的持续努力,目前十一号线机电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全线正在加紧开展各项设备调试。”广州地铁集团宣传部陈子昕表示,十一号线广州火车站主体及附属位于国铁广州火车站站房及站前广场范围内,广州东站南站厅及相关出入口位于国铁广州火车东站地块范围内,因配合国铁改造需要,上述两座车站部分站厅及出入口、风亭等附属设施需延缓建设,故年内线路开通时无法满足开通条件,列车将实施不停站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