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建设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省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以省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名义正式出台。《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浙江内河航运绿色低碳比较优势和海河一体特色优势,注重与产业、城市、文化的融合,推进千吨级航道建设,大力发展海河联运和集装箱运输,深化数字赋能和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和国家重大战略。
制定背景
交通运输部赋予浙江引领全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调研内河港口,要求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打造黄金水道。
2020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我国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为实现这项系统性的大战略,部里选择浙江作为试点。
2021年,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省纳入交通运输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意见。
省委省政府要求内河航运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上扬优势、强支撑。
内河航运是世界一流强港、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建设的重要“变量”,是省政府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交通物流体系、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变量”。
交通强省建设要求内河航运围绕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创品牌、聚合力。
近年来,浙江在海河联运、交通融合、绿色安全、智能航运等方面积极探索,省市县、政事企各方都有很多亮点和经验做法。开展示范省创建,有利于持续提升内河航运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引导地方党委政府从思想上、政策上、资金上加大支持倾斜,同时,推动省市县三级港航部门能够更好地重构工作体系。
主要内容和特点
01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围绕“海河联运、交旅融合、智能航运、绿色安全、港航城融合发展、行业治理”6大先行示范,提出了25项重点举措。
02主要特点
重点聚焦“现代化”和“示范省”两个关键,总的有4大特点:
引领性
示范省创建突出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趋势方向的谋划和把握,与水运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突出建设项目为主,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创新性
示范省创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强化新理念、新技术运用,在航道建设、运输组织、装备提升、行业监管等方面强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强化系统集成、一体融合,打造示范样板。
示范性
在交通运输部文件中明确要求浙江省的海河联运、交旅融合、智能航运、绿色安全等4方面示范基础上,根据浙江实际,增加了港产城融合、行业治理,形成了6大先行示范。
系统性
通过先行示范构建6条跑道,每条跑道分别梳理形成“重点举措+标志性成果+基层试点+政策标准”的载体抓手,制定任务清单,细化年度目标,构建点线面协同、省市县合力的推进机制,确保每项工作可操作、可落地。
发展目标
到2027年,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强、运输服务强、创新动能强、治理能力强、支撑带动强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创建成为全国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省。
内河千吨级航道达1000公里,实现千吨级航道“市市通”。
千吨级泊位达40个,实现内河地市及重要县(市、区)港口公共作业区全覆盖,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4.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60万标箱,海河联运量6000万吨。
内河水路货运量3亿吨、客运量1500万人次。
基本建成港航全要素数字底座,建成智慧航道500公里、智慧港口(码头)3个以上。
打造内河航运绿色廊道,实现港口船舶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应收尽收,岸电使用量年均增长10%以上。
美丽航道2100公里,打造诗路秀水航运精品航线15条,百亿临港产业集群8个以上。
港航安全持续平稳,每亿吨吞吐量死亡率比“十三五”期年均数下降率达5%,年均搜救成功率达99%。
重点举措
体系化打造6大先行示范,重点包括25项举措。
(一)打造海河联运先行示范
海河联运是浙江省特色优势,具有海河联运最优条件,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潜力所在。
建设4大海河联运通道
加快海河联运枢纽建设
推动运输装备迭代升级
加大“公转水”“散改集”力度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二)打造交旅融合先行示范
未来一段时期,水路客运需求将呈现多元化、品质化特征,水路客运将逐渐由单一旅客运输功能向集运输、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化融合发展。
打造“畅、洁、绿、美”旅游航道
打造一批水路客运精品航线
推进水上公共服务品质共享
(三)打造智能航运先行示范
智能航运是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输服务和监督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智慧航道建设
加快智慧港口建设
开展智能船舶攻关
打造智慧船闸
加快智慧航运物流建设
(四)打造绿色安全先行示范
浙江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萌发地,内河航运安全绿色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底线和底色,对落实“双碳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内河绿色低碳设施建设
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应用
深化船舶港口污染防治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提升水上应急救援能力
(五)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
港口是城市重要资源,也是对外开放门户。港产城融合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和港口自身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优化内河港口布局
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促进港口城市融合发展
(六)打造行业治理先行示范
突出数字化改革最大特色,推动内河航运的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进而实现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提升数字港航整体智治能力
优化港航政务服务
深化内河航运法治建设
推进清廉港航建设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省市共建、多方参与的协同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在市县层面分批次组织开展基层试点,打造一批现代化内河航运示范县。
强化政策支持
探索出台省级运输结构调整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各市在交通强市建设过程中出台支持水运相关政策。
强化要素保障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土地、资金和人才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