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面临着“车桩比不协调”的问题,充电设施不完善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发展。昨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无固定车位、场地有限、物业不允许或不配合、基础设施配套不成熟等成为当下充电桩安装难的主要痛点;超八成的受访者希望各运营商统一收费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受访者的调查发现,用户一般通过自有充电桩、共享充电桩,以及小区或公司内的公共充电桩充电,占比在22%-26%之间,15.4%的受访者在小区外路边的公共充电桩等地充电,部分受访者选择商场、影院等地附带的公共充电桩充电。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95.1%的受访者表示已安装了厂家随车赠送的充电桩,但一二线城市未安装随车赠送充电桩的比例较高,分别占比38.5%、33.1%,三四线城市比例相对较低。其主要问题出在没有固定车位、场地限制、电容量不够、小区或物业不允许等。
公共充电桩也是新能源车用户关注的重点,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距离公共充电桩3公里之内,21.9%的受访者距离公共充电桩3-5公里,极少数受访者距充电桩的距离超过5公里。在排队等候方面,40.9%的受访者表示随到随充,从来不用排队;39.8%的受访者表示多数时候不用等,16.3%的受访者表示少数时候需要排队。
本次调查还对公众对于公共服务充电桩点位额外收取停车费的合理性做了统计,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公共服务充电桩点位额外收取停车费较为合理,24.3%的受访者认为不合理,7.4%的受访者认为需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对于设置公共充电桩的地理位置,消费者更希望在商超娱乐场所周边(34.6%)、交通枢纽周边(34.5%)、写字楼周边(31.7%)、社区聚集区域(28.7%)、室外停车场(23.2%)等地增设公共充电桩。
调查发现,目前用户使用的充电桩软件品牌较为分散,消费者对充电运营商的推荐度存在明显差异。
受访者常使用查询或使用的充电桩软件排在前几位的分别为国家电网(e充电33.7%)、云快充(27.3%)、星星充电(26.3%)、特来电(20.0%)、南方电网(17.9%)、小桔充电(15.2%)等。除了本次调查涉及的20个充电桩软件品牌外,目前市场上还有“快电”“星络充电”等全国性的聚合充电平台,通过数据的联通让车主可以仅凭“一个码”就能在全国各大品牌充电站充电,这种模式打破了充电末梢“互不来电”的坚固壁垒,也是新能源充电市场重要的组成之一。